第二百八十九章 亏本买卖
一下子来了十几个徒弟,可师父只有钱志新一个,多亏有了黄丽娘和钱若男帮忙,才勉强顾得过来。只是医馆什么的,暂时肯定是没空开了。
钱志新最擅长的是正骨,正骨的基本手法并不难,这几个月里,他已经教得差不多了。但不要以为这样就能够出师了,对于正骨来说,理论是次要的,最主要还要靠实践,得要亲自上手操作才行。
钱志新就跟姜荷莲子说,可以把医馆开起来了。他先让徒弟们实际观摩,学得差不多了,就可以让他们亲自上手。
姜荷莲子闻言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就应下了。她选了最近的吉日,也就是今天,让医馆开张了。
在这个好日子里,上门道贺的赵三娘一家多少有些尴尬。原因无他,他们从进门到现在,就没看见一个客人上门。
不过,姜荷莲子丝毫不以为意,照样和赵三娘有说有笑。
倒是医馆的掌柜兼唯一的坐堂大夫钱志新很担心,神色凝重地看着大门口。
别误会,他不是担心没有客人上门,恰恰相反,他很担心会有生意上门,正暗中念叨着,少来少来,最好别来。
这是为什么呢?一个掌柜,居然不想要铺子里的生意好,还想不想干啦?
钱志新这样担心,自然是有原因的。
前两天,钱志新问姜荷莲子,诊费和药钱应该怎么定,是依照府城里头的市价呢,还是降低半成。毕竟医馆位于城外,地点又有些偏,这要是和城里一个价,恐怕没法儿吸引客人上门。
结果姜荷莲子说,全部减半,要是遇上有难处的,可以再减,乃至不收钱,这个度由他来把握。
全部减半?钱志新听了这话就蒙了,后面的话压根儿没听进去。
药钱还好说,钱志新是知道的,自家走了苏记的门路,弄来的药材进价很低。这要是按照市价的一半出售,除去一小部分珍贵稀缺药材,大部分药材都不至于折本。
可诊费减半,这恐怕不行吧。自家主要给人正骨以及处理各种外科疾患,赚的就是手艺钱也就是诊费,要是诊费减半,自家还赚什么。
医馆开在这儿,什么都要花钱。不提别的,他们一家三口的月钱,还有那十几个徒弟的吃用,加起来就是一笔很大的挑费。要是不能从药钱和诊费里赚到钱,肯定会亏得底儿掉。
姜荷莲子就告诉钱志新,亏本就亏本,她家亏得起,让他不要担心,只管按她所说的去做。此外,要是接待的病人够多,她还给他涨月钱。
东家在城里开了一家日进斗金的春华堂和若干绸缎庄、胭脂铺和香料坊,隐约听说东家手里还有其它极为赚钱的营生,绝对不差钱。钱志新一点儿都不担心东家会因为医馆亏本就拖欠自己的月钱,他相信东家,东家说做得好给他涨月钱,就一定会涨。
只是这样积极地做亏本买卖,真的好吗?
虽说上门的病人多了,他就能涨月钱了,可病人越多,自家医馆亏得越多。一想到这儿,他就脑仁子疼。
尽管姜荷莲子家的医馆门可罗雀,可她家的铺面位于街尾,附近的铺面里十家有九家的门是关着的,由于对比鲜明,开着门的医馆还是很引人注目的。再加上,先前医馆门口放了好长时间的鞭炮,引来了不少附近的住户前来看热闹。
这一带的产业都是属于赵四娘家的,由于这些产业位置偏、租期短,很少有住户是为了做生意租用的,大多是贪图租金便宜,租下来暂住的。许家人就是如此。
不过,姜荷莲子很有想法。她见招租不利,就和赵三娘说,别人不来租房子做生意,那咱就自己做。
依照南城外的情况来看,肯定不能做那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买卖,只能走最接地气的路子。
于是,姜荷莲子首先在街头开了一家布庄,绫罗绸缎当然是不卖的,就连细布也上架不多,几乎全是些土布。
这些土布全部出自姜荷莲子家的织布坊,由改进后的织布机织就,绵密结实,极为耐用,再由她家的染坊一染,色彩多样,经水不褪,绝对是土布中的上上之选。
布本就是好布,姜荷莲子又施行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综合起来,性价比极高。也就是布庄偏了些,没几个人知道,生意才会一直不温不火。不过,渐渐有了些回头客,那些回头客还介绍了别人过来买。这样一来,最近布庄的生意好了不少。
光开布庄还不够,她还了在附近开了一家客栈。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开客栈了,早几个月前她就在城里开了一家。
第一家客栈是怎么来的呢?
说来话长。原来几个月前赵三娘清点家财时发现,赵四娘这个不靠谱的,她用制糖方从苏记手里换来几间铺面后,居然漏了一间一直没有做安排,就那么白白的闲置着。那可是热门地段的旺铺,还是总共三层带花园的小楼,哪怕不拿来做生意,就是租给人家也是一笔很大的进项,白放了半年,那得白瞎了多少银钱?幸而赵四娘不在家,不然她非得被赵三娘骂个狗血喷头。
这样的铺子拿来做生意自然是最好的。可那段时间赵三娘忙着接手家中生意,根本没精力再开新铺子,就打算把铺子租出去。姜荷莲子听说后,直接说租就租我吧,赵三娘自然欣然答应。家人都以为姜荷莲子想要再开第二家春华堂,没想到她拿去开了客栈。别看姜荷莲子初涉这个行业,可她把客栈经营得相当不错。
这一次在南城外开第二家客栈,她只是从第一家客栈里抽调了几个伙计过来,先前的经营方式全部推翻。这家客栈里别说上房了,就连普通客房都没有,清一色的大通铺。除了提供热水外,要啥啥没有。不过因为每晚只收三文钱,还是吸引了一些外地的码头工人前来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