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茶丸嘴角上挑,微微一笑。继续专心弹奏三味弦。
三味弦是日本传统弦乐器,来源自中国的三弦,基本分为“天神”(缠弦的部分),“琴杆”和“琴身”三部分组成。
三味弦一般用丝做弦,也有用尼龙材料做成,在演奏时,演奏者需要用象牙、犀牛角、乌龟壳等材料制成的拨子,拨弄琴弦,也可以徒手拨弦,比如刚才的蜻蛉伊奈就是用手拨弦的。
三味弦是歌舞伎的主要伴奏乐器,其声色清幽而纯净,质朴而悠扬。
三味弦有好多种,最有名的就是“津轻三味弦”,这是三味弦中体积最大的一种。歌舞伎蓝茶丸手中的就是津轻三味弦,要不然,怎么会在琴杆中暗藏一把利剑呢!
津轻三味弦和普通三味弦相比,以具即兴性、接近打击乐器的奏法和快的拍子为特征,也可作为打击乐器使用,因为演奏者可以使用琴拨敲击琴身,所以津轻三味弦因而有“日本的爵士乐”之称号。
这也正是蓝茶丸初学歌舞伎技艺时,姐姐千里红告诉他的,“津轻三味弦不是弦乐器,而是打击乐。”而中国传统的三弦,多以描述流浪艺人生活凄苦悲惨为主,所以曲调多是悲苦之调。这一点和日本的津轻三味弦区别很大。
蓝茶丸弹奏的曲子,是姐姐千里红传授给他的《将军令》。
这曲子来源于中国唐朝皇家乐曲,主要表现古代将军升帐时的威严庄重、出征时的矫健轻捷、战斗时的激烈紧张。有着多种曲谱和演奏形式,后来传到日本,又千里红加以调整,在曲子中融入查克拉,虽然曲风未变,但是弹奏的效果却有所变化。
千里红传授给蓝茶丸的曲子,都以幻术迷惑对方,干扰查克拉的流动的缓急、或走向,从而是敌人行动或快或慢或静止,从而达到对方不能灵活控制自身查克拉,而导致战场失利,最后导致失败。
而这《将军令》却不同,可以根据弹奏者的掌控,有选择地对人进行干扰。比如说,自己一方和敌人一方,双方混战,那么弹奏自此曲《将军令》,就可以选择只干扰敌人的查克拉,而不影响队友的查克拉,从而达到控制战场的目的,虽然双方在场的人,都听到了《将军令》的曲子,但对于敌对双方的效果却大不相同。
这也是千里红在以曲调作为幻术使用的成功伟大之处。
当时在短册街,马鹿和纲手等人看到歌舞伎千里红带着蜻蛉伊奈被众多武士追杀,那时千里红弹奏的就是《将军令》,只干扰那些武士的查克拉,并没有危及其他人。
蓝茶丸得到姐姐千里红的真传,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歌舞伎的天才,不但能对听到曲子的人进行选择性地干扰,还能对听众的查克拉有着选择性的效果。比如说,对敌人进行干扰,而对队友却催兴奋,提升战斗力,从这一点来说,蓝茶丸比姐姐千里红更具有演奏天赋。
此时蓝茶丸弹奏的《将军令》,虽然没有对能乐师和文乐傀儡进行干扰,但是却对蜻蛉伊奈、静音等人进行了查克拉的催进。
能乐师听到曲子,一直在留意自己的查克拉动向,现却是没有什么异常,慢慢地也就放下心来。
而蜻蛉伊奈以一敌二,而且查克拉被禁锢,手中又没有趁手的兵器,所以,处处处于劣势,只有招架之势,没有还手之力。
忽然,感觉自己体内的查克拉有所移动,好像在试探地冲破那层“火遁,天牢”的封印,蜻蛉伊奈内心有些疑惑,但更多的是惊喜。
尝试着运行体内查克拉,居然现,那层“火遁,天牢”的封印,竟然被冲开了,大量的查克拉涌出,在体内可以自动运转。
蜻蛉伊奈大喜,将查克拉用在苦无之上,猛地磕在攻击而来的文乐傀儡的手臂之上。
那文乐傀儡的手臂虽然无碍,但竟然被磕出一道印迹出来。
能乐师和文乐傀儡都是一愣。
能乐师自言自语说道:“难道那小子的查克拉突破了‘火遁,天牢’的封印?无双大人的禁锢之术还有时效限制么?没有听说过呀!”
心里正暗自合计,蜻蛉伊奈的苦无已经挥舞过来,能乐师连忙躲闪,他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赶忙围绕着文乐傀儡,和蜻蛉伊奈游斗。
蜻蛉伊奈现查克拉确实能够自由运转,虽然自己的兵器蜻蜓切不在手上,但是已经自信满满,开始全力反击了。
将查克拉运用到苦无之上,配合自己的蜻蜓眼,步步紧逼文乐傀儡以及他身后的能乐师。
能乐师大叫:“蓝茶丸,别弹你那破弦子啦,快过来帮忙,那小子的小宇宙要爆啦?”
一旁的蓝茶丸笑着说道:“我看你和文乐师配合的蛮好的嘛,对方的查克拉被禁锢了,而且你们还是二打一,这要是还搞不定,那我只好在无双大人面前打你的小报告了!”
能乐师大叫:“什么查克拉被禁锢啊,我看对方的力道在增强,肯定是查克拉已经突破了禁锢,你还不过来帮忙?”
蓝茶丸又笑道:“你这样说,分明是在藐视无双大人的‘火遁,天牢’之术的厉害,难道你的意思是说,无双大人的天牢之术没有他哥哥无为大人的厉害么?”
无双最忌恨的就是别人说自己的术不如哥哥无为的厉害,无为守着祖传的极乐之箱,妄图复兴草隐村,也被无双所鄙视。无双要做的就是革命,用展的眼观来看待世界,用科技来引领世界,所以无双坚信,只有科技才能给草隐村带来复兴。
能乐师一听蓝茶丸给自己扣了这么大一个帽子,谁敢说无双的术没有无为的厉害?那不是找死么?能乐师赶忙闭上了嘴巴,在文乐傀儡旁左躲右闪,间或地挥舞手中的扇子向蜻蛉伊奈偷袭一下。
蓝茶丸手中的三味弦从未停歇,《将军令》弹奏了一遍又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