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二章 韩旺财家世…

    六

    韩旺财再也睡不着,回味酒席桌上对孩儿们殷切期盼,尤其对兆弟、兆金提出未来光宗耀祖具体奋斗方向。而自己美好年华,此生竟耽误了!唉,假若......朦胧中梦返童年。

    韩旺财幼年听父亲讲述家世;韩家是北宋名相韩琦后裔,而韩琦儿子、曾孙均任过宰相显职,韩氏家谱记载;仅这支后裔中,历代考中进士三甲者近百,而举人、秀才更不计其数。

    韩旺财曾祖父就是举人,但晚清末期逐渐家道中落,到韩旺财父亲出生,赶上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兵荒马乱,家境已不好过。韩旺财父亲娶妻生子均较晚,韩旺财1941年出生,转年家乡遭遇大饥荒庄稼绝收,起先吃野菜树叶、榆树皮面糊糊,导致幼小韩旺财发育不良。

    此后求活命眼瞅着要人吃人,韩旺财父亲赶紧携妻带子四处逃荒躲避至华北大都市,并在东亚厂找到事由。两年后家乡年景稍有好转,韩旺财父亲即把妻儿送回老家,转年又生一女,此后再无生育。地处汝阳城关后庄附近那七间大瓦房豁亮院落,毕竟是韩氏家族祖根啊!

    韩旺财原名韩佳财,但闹大饥荒时四邻八乡凡带“佳”名后代却惊人大面积速亡。韩旺财父亲惶恐不安,赶紧请批八字算命起名先生占卜,告知赐“旺”子从此命硬定闯此关。韩旺财小学、中学皆在当地就读,受父亲光宗耀祖思想激励,学业始终优异,并在升高中时,以汝阳头名、河南第五佳绩,经地方推荐父亲联系,进入城市最好的中学深造并上了户口。回忆起来,那是1958年初秋,韩旺财人生最出彩的时期。自己与父亲在陋屋中相依为命,母亲与妹妹长期在老家生活,聚少离多,只是放寒暑假及逢年过节,才返家乡与亲人团聚。

    韩旺财进城两年,即遭遇三年度荒;人为冒进,农业歉收,苏联逼债,瞬间陷入国困民穷境地。啥东西都凭本凭票购买,粮食供应至极限,大小伙子韩旺财经常饿着肚子上学校。

    韩家生活随之陷入窘境;韩母在老家长期卧病在床,只能依靠女儿边上学边伺候。韩父往返奔泊频频探望,近半薪水用于老婆看病,微薄工资支撑一个家庭两摊子挑费拮据甚艰。

    韩旺财父亲原先设想的;妻女耕耘三亩田地守护祖上家产,自己挣钱供花销力助儿子耀祖风光美好夙愿,被突如其来天灾**摧残重创,光宗心气皆无,不得不面对严酷现实。

    一日深夜,韩旺财被父亲无休无止自言自语吵醒,老爹在自问自答:“哎呀,日子咋这难啊?这场大灾估摸着仅是开头儿,没几年过不去啊!可别向1942那可怕年景,不是我当时脑筋活嘞远走高飞,如木呆在家乡紧渗着,一家人早就做鬼了!眼下,咱还得当机立断!”

    透着微光,韩旺财瞅着父亲从被窝儿中伸伸胳膊,姿势变成仰莫脚,继续叨叨着:“唉!难啊!旺财粮票才27斤,没菜没油水干啃粮食,正长身体节骨眼儿,哪够啊!紧接上大学吧?离家又是笔挑费,今后知识分子还行吗?五五反胡风、五七反右派,五九年反右倾,都是知识人,前途渺茫啊!如今社会排位是:工农商学兵,工人排头位啊!最风光。国家提供粮票都是教师市民一倍,连我都45斤,尤其向东亚这样国营工厂更难进啊!别读大学了,让旺财顶替我上班吧,家庭收入多了,粮食多了,重要是孩儿能吃饱饭呐!能饥寒交迫忍心让儿子再饿着肚子几年读完大学吗?不能,决不能!咱有申请儿子顶替充分理由,老婆长期患病家庭特困。近一年,咱净在保健站拿假条去老家了,对,找机会病退让儿子顶替是上策。”

    韩旺财父亲没完没了唠叨着,韩旺财实在忍不住了,向老爹发牢骚:“爸爸,深更半夜,您瞎掰哧吗?吵得人难以入睡,明早我还上学呐,真不较焖!”近前定睛再细瞧,老爹闭着眼侧歪身子:“别打岔,别打岔,孙大夫,我高血压,开两周吧,回老家给您捎花生来。”

    原来老爹撒癔症啊!叨叨的全是没边没沿梦话。唉!他让天灾**折腾的都快神经了。

    心有所想,梦有所思。1961年深秋,韩旺财父亲果真把此梦境付诸实践并顺利完成。

    当韩旺财放弃大学深造选择就业时,学校领导、老师同学皆十分惊讶万分惋惜,韩旺财学习成绩优异是学校高材生,极有机会进入国内最著名学府深造成才的,一念之差错失矣。

    其实韩旺财本人何尝不愿继续学业呢?可遇如此年景,家庭处极端困境,学业深造未来前景更难以看清,考虑再三顾及眼前利益,20岁的韩旺财顶替父亲成为东亚机床厂正式职工。

    那年韩旺财父亲52岁,病退后先在本厂传达室看门补差,后来在其他单位找些看夜差事挣钱贴补家用。平时也能毫无约束在家乡、城市两头跑照顾着家庭生活,使窘境渐好转。

    韩旺财进东亚厂即分配到铸造车间炉前工学徒。这是技术含量高、工资级别高工种。工作在冲天炉前化铁水,脏险热累占全,粮票按特重体发放52斤,几乎超市民粮票近一倍。

    韩旺财炉前工一干就是18年,而后负责大炉前质量跟踪检验。全民“深挖洞”年月曾被派往街道支援人防工程建设,直至1984年调整到二线岗位,在后勤科多个班组干杂工。

    七

    犹如电影般一幕幕重现,韩旺财回忆进入**;真艰苦啊!熬过三年学徒,一级工35块5,转年二级41块64,加上粮票多,又是国营大厂职工,工人领导一切,令人羡慕啊!

    眨眼到谈婚娶妻年龄;父亲十分迫切,频频托人给儿子介绍对象,韩旺财三年见了七位城里姑娘,四个见面说个儿太矮,三个嫌是农村进城“臭老坦儿”,人家一个也没相中咱。

    名牌高中毕业,国营厂技术工,粮油票证可观,韩旺财城市处对象咋这难?乍听优越却难经细询;加上韩旺财浓重河南口音,认真交底都是大实话:老母指望赡养,一半亲人在农村,无独立婚房,现父子居不见阳光小陋房,结婚只能在此就乎着。姑娘一听立马拜拜。

    瞬间刮起文化大革命浪潮席卷全中国;到处批判夺权武斗,冲击政府机关及各行各业,东亚厂也因两派争斗停产近一年。人心惶惶,谁还有心思给介绍对象?那段日子,韩家父子只能回老家与亲人团聚。家乡被冲击并不大,22岁的妹妹已不小,父母早给说妥婆家,就待娶完嫂子转年出嫁。1967年,韩旺财满26岁,在乡下已属超晚大龄男,父母心急如焚,想来找城里媳妇不易,就在家乡物色吧!父亲火速行动,仅立夏半月就给儿子介绍本地四个姑娘,韩旺财接触皆不满意。细打听,头个好赌,二个肺痨,另俩有残疾,坚决不能要。

    小祖宗,你究竟挑到啥时候啊!生生把孙子都给我耽误喽!韩旺财父亲急的要命,为韩家当年娶媳就差点给儿子下跪了。两天后,母亲通过娘家大舅又来介绍,说他家在信阳附近息县包信镇亲戚家有一个28岁黄花大闺女至今末嫁,目前正在大舅家探亲串门,是否可见碰碰缘份。据说这家源自楚平王嫡孙白公胜流落后裔,曾是名门望族,近百年家道衰落。韩旺财父子听罢皆感兴趣,包信镇系周封赖国故地,是河南著名三大古镇之一,错不了,见。

    转天,娘家大舅夫妇把一个粗眉大眼、1.69健壮结实姑娘领进韩家串门,这姑娘谈吐大方很有礼貌,还主动与韩旺财握握手:“我叫白欣兰,家住信阳包信镇,离这儿不近啊!坐长途车得多半天。有机会到我家附近傅庄古城逛逛吧,那是古赖子国都城遗址,很出名啊!”

    一番话干脆直爽利索,无一丁点乡下女人扭扭捏捏没见过世面怯态。韩家老小很快喜欢上这个大大方方姑娘,母亲与她拉家常,小妹热情照顾着,韩旺财父亲喜笑颜开,忙着与娘家大舅夫妇准备饭菜,韩旺财则静静听着白欣兰与家人聊天,初步印象:还可以谈谈吧。

    好酒好菜招待大舅夫妇及白欣兰,饭桌上无拘无束谈笑风生,韩家好久无此火热场面了。韩旺财父亲几次把大舅拽院中,希探听白姑娘口气,都被儿子拦回。韩旺财身高1.59米,呈先天不足黄瘦面孔,而白欣兰满面红润,整整高出韩旺财一头,巨大反差,韩旺财很有顾虑。怕一旦拒绝,自己面子下不来台。再说头回见面,脾气人性家况皆不清楚,韩旺财希望女方如有意,两人约时间都充分了解再定夺。天色已晚客人告辞,酒席在融洽气氛中结束。

    谁知首次见面末干脆利索挑明谈婚论嫁事宜,这一等就两个多月;白欣兰原打算在汝阳亲戚家待十天半月再回包信镇,可转天突然家中来电话告知,白欣兰四姨病危住院,让她立即回来伺候。欣兰自幼倍受四姨关照疼爱,四姨无儿无女,欣兰闻讯当天火速返回了家乡。

    白欣兰返回信阳,着急上火捶胸顿足却是韩旺财父亲;老爹一连多日直埋怨儿子嘀嘀咕咕末快刀斩乱麻。对旺财说,假若头次就确定处对象关系,你可利用白欣兰四姨住院助她一臂之力,进而增进了解与感情。串门一天压根没提婚姻大事,才使宝贵时光白白耽误着。

    这期间,韩旺财父亲频频与娘家大舅联系,询问白欣兰四姨病情,一个半月后,知晓稍好转已出院回家休养,即催大舅夫妇前往,再给牵线直接挑明韩家想法。大舅夫妇认真负责,去后返回即把白欣兰实际情况简述;确是名门后裔,但近百年家道衰落很惨,白欣兰兄妹三个,其父1942大饥荒时被活活饿死,母亲落下严重病根,多年靠两个哥哥维持全家糊口,而白欣兰从六七岁就伺候瘫痪在床的母亲,并得到四姨无微不至关怀。直至两年前母亲离世,把自己出嫁大事也耽误了!父母双亡是实情,白欣兰对婚事没意见,提请韩家周全考虑为盼。

    白欣兰的不幸遭遇与孝顺,令韩旺财全家深深感动;父母巴不得立时送彩礼订婚。白欣兰正伺候着病人,韩旺财也不好意思强调再进一步了解,只好默默依照父母意愿就坡下了。

    紧接着,娘家大舅夫妇穿梭两方一通忙乎,送彩礼亲家相见,在汝阳城里饭馆搞了订婚宴,随之立马登记,确定中秋节前夕结婚。韩家把全院房屋整修一新,翘首喜迎新媳妇了。

    韩旺财结婚仅一个月就陷入深深苦恼境地;这婚结的!让父母急催的晕头转向,毁我终生幸福啊!韩旺财因何痛悲?原来,这个外场不怵巧舌如簧姑娘竟大字不识几个!难怪她机灵提醒咱想周全喽!也不能怨人家,都讲明白了,从小就伺候瘫痪在床的妈,她哪有机会上学啊!被窝儿中搂着她刨根问底,新媳妇感叹:母亲精神略好时,才捧着字典教她认几个眼巴前字。呜呼哉!咱名牌高中毕业生搞了个农村文盲,这辈子对同事同学怎么说的出口啊!

    全赖自己粗心没细分析;把这事儿讲给爹妈,起先也郁闷,而后老爹给咱解心宽:“好歹老辈是名门之后,这话没假村里有家谱为证啊!近几百年饥荒战乱无数,衰落败家不新鲜,大字不识几个,也不是她不好学上进,没撤啊!朴实孝顺、心直口快、身板硬朗,能给咱家生孩子传宗接代就值,就是功臣。再说,韩家需这样强愣娘们儿守业护家,抓紧生儿子吧!

    韩旺财结婚后,妻子进城小夫妻鱼水聚欢,老爹主动腾空儿回家种地,待欣兰大肚子怀上,立马接老家直至孩儿降生,老爹速回城里找差事补差挣钱。儿媳作为韩家生崽机器,这种循环一直延续到小五兆金出生,老爹才围着孙男滴女享天伦之乐,去城市补差渐渐减少。

    (待续)

←可使用左右快捷键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