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九十七章 漠北之战四

    史官司马迁在《大庸帝国史》中还写道:大庸皇帝明易作为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他能够在大政方针上审时度势,顺应历史形势的发展,适时地改变以前君主单纯依靠防御的战争策略,确立新的攻势战略思想。他的攻势战略思想帮助大庸帝国夺回了战争的主动权,改变了大庸帝国几百年来只能在名义上领导匈奴王国的地位,改变了只能被动接受匈奴王国在属国边境骚扰的不利局面。皇帝针对匈奴王**队的分布特点,正确地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方针,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战略计划。为了贯彻主动进攻的攻势战略思想,大庸皇帝还进一步大力建设了骑兵部队,因此提高了大庸帝**团在荒漠中的行军作战机动能力和攻击能力。在用人方面,皇帝明易知人善任,鉴于对一些老臣宿将的了解,能大胆启用善于骑兵作战的新将领。明易了解到如韩安国、李广等老臣宿将,虽然能够英勇大胆的与匈奴作战,能够让匈奴军士闻风丧胆,但由于多年来消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影响,导致他们无法摆脱守边、堵击等防御战法的束缚,每次出战胜少败多,发现他们不能担负指挥骑兵集团在荒漠草原地区进行大规模机动作战的重任。因此大庸皇帝明易破格地选拔了一批年青将领,他们像霍趣并等人一样,善于指挥骑兵集团大规模远距离行军作战,能够承担起打败匈奴军队的历史重任,最终因为皇帝的远见卓识和用人不疑,大庸帝**团取得了对匈奴王国作战的一系列胜利。

    靖北大都护神农建伟和帝国第十三军团军团长霍趣并没有辜负皇帝的重托,充分领会了大庸皇帝明易的攻势战略思想,每次出战都表现出主动进攻、大胆果决的积极进取战斗精神,敢于快速冲击、远程奔袭和大范围迂回包围,正是由于他们的出色指挥,使大庸帝**团可以跋涉万里而攻势不减。在实战中,他们能够充分发挥骑兵速度冲击的特长,以正面的连续冲击,配合两翼包抄合围,摧垮敌军的抵抗和斗志。军团长霍趣并更是善于采用游牧民族的作战方法,以轻骑兵远程奔袭、穷追不舍,将敌军赶尽杀绝,这些都是大庸帝**团能够战胜匈奴军队的主要原因。另外,大庸皇帝明易在外交上派遣彭吴联络东方的貊公国,以阻止匈奴王国向东方发展,又派遣皇帝特使武德连通西域,与西域诸国建立友好关系,在西域建立靖西都护府,得以切断匈奴王国的右臂;在经济上,皇帝重视发展生产,在特定行业实行国家专卖制度,大力整顿币制和调整税收比率等措施,这些措施都为最终能够打败匈奴王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匈奴王国在这几次重大战役中的失败,除了政治、经济等原因以外,主要是对大庸帝国几百年经济发展所积累的雄厚财力,以及大庸帝国骑兵部队的迅速发展和战略战术的改变估计不足,在战略上轻视了自己的宗主国,加上它的各个部族之间没有很好地协调配合,因此处处被动,不仅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而且在大庸帝**团的连续打击下,连战连败,左右两部族主力部队损失殆尽,只有单于本部部队尚保留了一点元气。最后匈奴王国走向南北分裂,附庸部族也纷纷叛离军臣单于,让本来就艰难度日的军臣单于彻底走向了末路。还有就是大庸帝国长期保持纵容匈奴王国劫掠自己属国的策略,迷惑了匈奴王国,让他们以为大庸帝国无力控制他们在边境地区的骚扰,结果大庸皇帝明易不击则已一击必中,不仅将南匈奴王国从匈奴王国分离出来,还将北匈奴王国打残,彻底削弱了匈奴王国的力量。

←可使用左右快捷键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