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四年(六三〇年)八月,日本遣使犬上三田耜、药师惠日等来唐。听到这个消息,崔瑾愣了愣。居然忘记了此事。
李承乾道:“据鸿胪寺禀告,这倭国国君共派出四艘船,使臣和士子共计六百余人,但因海上过于风险,在途中有三艘船被大浪打翻或摧毁,仅剩一艘船共计一百余人侥幸抵达瀛洲,历经两个多月。其中艰险,鸿胪寺卿提起也叹息不已。据说,当他们好不容易达到瀛洲,被当地海民见到这群衣衫褴褛、身材矮小的异人,以为是妖怪,赶紧报告衙门,而他们所说的话也甚是奇怪,就像那鸟语,哪里懂得,衙门以为是异族来犯,就统统关押起来,严刑逼供。后来,还是一个老者在前隋时曾见过倭国人,懂得几句他们的话,一边比划,一边猜测,才弄清楚事情。然后一层层上报,又过了近两个月,朝廷才收到消息。此次到长安的有十五名倭人,其中五个据说是他们的贵族子弟,其余人等在瀛洲待命。”
崔瑾蹙了蹙眉,道:“小弟曾听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两个邻居。”
听到崔瑾讲故事,房遗爱和李治赶紧端来小凳子排排坐。
“有一对邻居,一人姓甲,一人姓乙,其中甲很强壮,乙很软弱,甲经常帮助乙,乙感激涕零,将其当作亲生爹娘般尊敬。但是,再强壮的人也会生病,也会衰老。在甲病痛期间,乙立即原形毕露,不仅不回报其恩情,还打伤恩人的家人,还强抢其房子和钱财,凌辱其妻女。甲苦苦哀求,但乙却说,此一时彼一时,世间弱肉强食,动物如此,人也如此。甲奋起反抗,终于打败乙。此时,乙赶紧跪地求饶,愿奉甲为主人。你们若是甲,应该怎么做?”崔瑾看向几人。
房遗直想了想,道:“既然乙已经认错,那还是原谅他吧!”
房遗爱却有不同意见:“如果那个甲再次生病,乙会不会又要抢他的东西,因为以前他就是如此做的啊!”
“某以为,要么让他签下死契卖身为奴,要么就将他打残打废,无法再做歹事。若是放了他,这人心性如此恶劣,肯定还会择机东山再起,就如那突厥人一样,饶了他多少回,还不是整日想着如何侵犯中原,如何抢夺中原财富。”李恪愤愤然地道。
崔瑾看向李承乾,李承乾沉思片刻,道:“三王弟说的有理。那等人,本就不能称之为人,而是忘恩负义的牲畜。就如表弟曾讲过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对这等冷血无情,不知感恩的东西,还是不要给他任何机会。”
崔瑾点点头,笑道:“不仅是突厥人,还有这倭人均是如此。此外,回纥、同罗、吐蕃、吐谷浑、薛延陀、高句丽等等无不都是如此。所以,要想确保自己不受欺负,就要让自己更加强壮,让自己的家底儿更加深厚,如此,谁也不敢打自己的主意。”
李承乾有些明白了,道:“那些倭人说,倭国极为贫困,恳请阿耶赏赐一些制铁、制纸、制药等等,凡是有利于民生的书籍和技术。此外,还想留下一些贵族子弟进入学我大唐文化。”
房遗爱抬起头,问:“会不会这些倭人学会了咱们的技术和文化,自己强壮了,然后就要打咱们啊?”
“那么,不同意他们的恳求?”李承乾迟疑地道。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崔瑾道,“既然他们极度穷困,那就赠与他们一些精美的锦缎、器皿等等。他们想学中原文化,那就选择些求神成仙的道家经书传给他们,让他们学会修心养性,与世无争。”
李承乾细细一想,笑道:“这法子好!”
回宫,李承乾赶紧去寻李世民,提交智囊团的建议。如今,若非机密或重要之事,他都愿意征求李恪、房遗直的意见。自然,崔瑾那里他是第一个考虑的。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三人计全,很多时候,你一眼我一语,很快就想出一个完整的计策。即便房遗爱和李治,有时的幼稚无知之语,细想却是有些道理。
李世民有些疑虑,这样做不太好吧?人家可是千里迢迢前来学技术学本领的,你赠他些奢侈品,很有引人堕落的嫌疑。还有传他成仙之术,学了能治理国家么?该不会个个都去炼丹去了吧?但是,如果真如小十三郎所言,这倭国人也是那等忘恩负义之徒,将真正的技术本领学去了,岂不是自寻麻烦?
又将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寻来,把李承乾的意思一说,房玄龄顿时乐了,连连赞同,称赞太子已能居安思危,防范未然,不错,很不错,深得圣上之风范。
长孙无忌呵呵笑着说:“太子殿下考虑甚是周全,圣上,何必将此事交给太子殿下,让他理个详细的章程?”
其余重臣也纷纷赞同。既然如此,李世民便将此事交给李承乾,另长孙无忌从旁协助。
“太子殿下,以后有甚事情,可以带上臣那几个逆子,虽说没甚才识,但跑跑腿还是成的。”从御书房出来,待大家散去,长孙无忌走在李承乾身后笑盈盈地道。
李承乾一愣,随即笑道:“那自然好,以前看到表兄和表弟外面学业甚忙,就不敢打搅,是侄儿考虑不周。都是一家人,自然应当亲近亲近。”
长孙无忌呵呵笑道:“还不是那几个逆子看到房家那混小子跟着太子殿下身后长进不少,便羡慕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