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瓷眼前一亮:“可以吗?”
卫宗明没点头,斟酌道:“三日后,正是我的寿辰,邀请了督陶官李公公前来赴宴,届时我可将你介绍给他。若是李公公心情不错,送你入御器厂没问题,但具体做什么活儿,就很难说了。”
督陶官,便是从京城派往景德镇,专门负责监督御用瓷器生产的官员,大多是由宦官担任。在景德镇这样的瓷都,督陶官的地位并不亚于浮梁县县长。
沈瓷闻言,不由蹙了蹙眉:“在御器厂做什么活儿,不是看制瓷水平吗?”
卫宗明往四周望了望,见无人关注此处,低声道:“李公公哪会管这么多,他领着朝廷的俸禄,按时交上瓷器都行了,在景德镇悠闲着呢,压根不愿管太多。”
他顿了顿,见沈瓷陷入思索,遂又道:“不过,我听说,前面几批送入京城的瓷器,皇上都不太满意,告诫李公公若是还不改进,就罢免他的职务。所以,他最近才拿出点计划,不光要督促高级御器师制造精瓷,还说要在民间寻找有资质的瓷艺人,由高级御器师指导制瓷,估计也是真的心慌了。”
沈瓷从他的话中觅得希望:“还有这等事?”
卫宗明睨了她一样:“进御器厂问题不大,但跟高级御器师学习这事儿,你别抱什么希望。你是女子,被举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本身便有劣势。”
沈瓷仍是坚定:“那也要试试,反正我已经打定主意要去御器厂了。”
卫宗明看看她:“行吧,总之我替你引荐一面,其余看你自己。但沈姑娘,我得跟你提个醒,这李公公的下一批瓷器若是还不得皇上满意,这位置就悬了,届时换一位督陶官,御器厂的情形就说不准了。这督陶官是整个官窑的监制人,换了头领,难保下面会变成什么样,你要、得做好这个准备。”
沈瓷点点头,心中已有了数:“谢卫老爷,我都记住了。”
两人话毕,这才重新拿起筷子,正欲夹去,看着餐盘中的菜品,却都是一愣。
“嘿嘿,不好意思啊……”卫朝夕咬着下唇不好意思地笑:“我看你们聊得太投入,插不上嘴,只能专心吃东西,不小心,就给吃光了……”
沈瓷讶异地打量了卫朝夕一番,这芙蓉秀脸,婀娜身段,根本看不出她竟能吃得这样多。两年前的卫朝夕便贪吃,久了不见,相比从前倒是变本加厉了。
卫朝夕嘻嘻而笑,露出两排晶晶发亮的雪白细牙,笑靥明媚,看看沈瓷,又看看她爹,透出腮边旁的小酒窝儿,殷红的嘴唇舔了舔,说道:“这家店真挺好吃的……要不然,我们再点一个红烧鱼头吧?”
卫宗明唇角抽搐了一下,在女儿殷切的目光下,只得无奈转头:“小二,加菜!”
*****
三日后。卫府。
卫家作为景德镇的大户,在卫老爷四十岁寿辰之际,往来宾客络绎不绝,多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督陶官李公公亦是其中之一。
沈瓷虽没什么身份,但既然借着卫朝夕的薄面参加,当然也给卫老爷送上了一份礼物。
一套亲自制作的青花瓷餐具,包括盘、碗、碟、匙等等。青花瓷虽然不算稀罕,但贵在其间花样纹饰,灵动秀丽,绘制精细,光凭图案便值得收藏。
这一次回景德镇,除了必须的衣物和沈父留下的薄胎瓷外,沈瓷还带了几件瓷器。其中之一便是送给卫老爷的这套青花瓷餐具,此外,还有两件稍有瑕疵的中上等釉里红,以及一件上佳的青白瓷葵口碗,以备不时之需。
卫宗明收了沈瓷的礼,略有惊叹。没想到沈瓷去了淮王府两年,竟真是去学艺的。他记得她从前画瓷也是流畅秀美,但图样远不如现在生动灵气,一时间心中有了底,从这一套青花瓷具中拿出一只茶杯,准备说给李公公的话也理顺了。
待宾客几乎都到齐了,督陶官李公公才姗姗来迟,他手执一柄羽扇,身姿摇曳而来,执扇的手翘着微微的兰花指,细声笑道:“卫老爷,寿辰大吉啊。”
卫宗明将李公公请于上座,又亲自为其在杯中满上茶,恭敬道:“李公公大驾光临,实乃卫某的荣幸。”
李公公颔首,翘着兰花指端起茶杯轻轻地吹,眼神不自觉微微向下,便见潋滟茶汤中茗叶飞舞,而茗叶之下,竟有一只锦鸠若隐若现。他不禁再次吹开了茶叶,瞧着那锦鸠立于竹石之上,长长的翎毛形象逼真,妙得自然。在茗叶飞旋的意境下,更显淡雅空潆。
这么一看,茶叶舍不得喝了。李公公将杯子拿开唇边,又去看杯外的图案,隽细的花纹描绘着风吹枝柳,郁郁葱葱,流出几分写意的风范。
“卫老爷,您这茶杯上的纹样不错啊。”李公公啜了一口茶,笑问:“多少银两买下的?”
“并未花任何银两。”卫宗明道:“不瞒李公公说,这茶具是祝寿的人今日清晨送的,是卫某闺女的好友亲手制成的。”
“哦?”李公公轻轻挑起眉毛:“我之前倒是不知卫家女儿还有画瓷手艺这样好的朋友。”
卫宗明见他略有不满,立刻道:“之前李公公不知道,是因为她并不在景德镇,而在鄱阳,前几日才回来。”
“哦?饶州府?”
“正是。”卫宗明抬头看看他,近了两步,压低了声音道:“李公公可还记得两年前,淮王到景德镇视察时,遭遇了刺杀?”
李公公忆及往事,面色微惶:“自然记得,当时浮梁县令与本官都有陪同,幸得最后有个工匠替淮王挡了一剑。”他思忖片刻,又回过头来问卫宗明:“这同你女儿的朋友有何关系?”
卫宗明叹了一口气:“当初替淮王挡剑的工匠,姓沈,他女儿名为沈瓷,便是小女的好友。”
李公公终于恍然大悟:“这么说,她还是淮王的恩人了?”
“正是如此。”卫宗明说到这里,终于将目的顺理成章地引出:“这沈姑娘喜爱制瓷,回到景德镇,便是想要进御器厂。按理说,本该经过一番严苛挑拣,才能成为御器厂的窑工。但这沈姑娘背后是有淮王撑腰的,卫某也是给您提个醒,别不小心把人看漏了,省得淮王亲自来问候。”
李公公听了这番话,深以为然,再看手中的茶杯,竟觉得这花饰图纹更加精致,再有淮王这一座大山压下来,很快抬头答道:“多谢卫老爷提醒,沈姑娘天赋出众,必会在御器厂有所施展。”
卫宗明目的达成,颔首作揖,转身又去招待其他宾客了。而李公公还执着茶杯,慢慢饮着,若有所思。
*****
没过几日,沈瓷便收到了御器厂的消息,称李公公赴宴卫家时,无意中瞧见沈瓷所制的茶杯,觉得此女大有可为,特批她直接成为御器师。
这消息来得突然,女御器师又是少之又少,不免令人咂舌。有记得沈瓷的景德镇人,纷纷称她是凭借淮王的势力才得到特许,颇有不服。
沈瓷想,他们还真就说对了。盘算起来,若是没有淮王这层关系,李公公顶多让她先进去御器厂当个窑工,若要做到御器师,按照李公公这懒散性子,还不知道要等多久。
但是,有没有借势而上是一回事。做得好不好,又是另一回事。先要有机会,才能获得施展的空间,
由是,对于种种妒言,沈瓷皆是一笑而过,挽过卫朝夕的胳膊:“为庆贺我顺利进入御器厂,请你吃好吃的去。”
卫朝夕的眼睛立刻变得闪亮亮的,一个劲地点头:“好,我今天想吃……”她扶着脑袋,认真想了想,猛地拍案:“想吃你做的梅花董糖!”
梅花董糖。
这四个字锤击在她的心上,某些回忆骤然搅动而出。
那个清风明月的夜,几声黄莺躁动的啼鸣,牵动了小王爷紧蹙的眉头。他不开心时,她也曾喂给他自己做的梅花董糖,只是如今不复当初,再不能拾取那一昧甜香。不知如今的小王爷,又在做什么呢?
沈瓷顺利当上御器师的时候,朱见濂已体面地办完了秋兰的葬礼。竹青因与马宁已经结为夫妻,在沈瓷走后,再次成为了朱见濂身边的丫鬟,与马宁也能相互照拂。
碧香被查出害死了秋兰,但她咬紧牙关也只说这是自己的主意,从未经过杜氏的允许。淮王本身也不愿再查下去,便将碧香送给衙门处理,被判终身监禁,而杜氏则只因御下不严,再次被禁足。
朱见濂默默看着案审的一切,并未插手。他心中明白,事情不可能这样巧。自己前脚刚走,杜氏后脚就被放出,碧香行凶过程当中,自己的宅院竟然没有旁的人在,这事情,实在太过蹊跷。
他想起自己临行之前,曾经减掉了三个本来准备随行的丫鬟,嘱咐她们去照顾秋兰,由是,便把这三人调来一问。三个丫鬟战战兢兢地站在他面前,低着头开口,竟说当时有人宣称后院走水,院中人皆数被调去,到了以后才发现,一切仅是虚惊一场。
朱见濂听完了,心也凉了。
杜氏被禁足,不可能提前筹备好这些。若是无人在她耳边聒噪,她也不会在解禁后立刻将矛头指向秋兰……秋兰的惨死,一部分是因为杜氏对朱见濂的仇恨,另一部分,才是更加致命的原因。
他想,秋兰最后为何命悬一线也要告诉他身世的真相,不仅是为了夏莲的在天之灵,或许,更是为报复淮王的薄情寡义。
秋兰其实给了他两个选择。
当她将仇人的名姓尽数剖开,便不仅仅是让他知道身世这样简单;她其实还在说,去报仇,去为夏莲报仇。但她没有说出口,只用眼神恳求着,那恳求中,又带了一点报复的快感。
是夜,幽深蜿蜒。朱见濂站起身,缓缓踱到庭内,伸出手,似要触碰这月华缟素。清光映在地面,投在怀中,笼在桂树的罅隙间,整个天地都泛着素然冷光。
他想,自己同父王,是不一样的。父王可以为了淮王府的安危,将爱人的死亡视若无睹,甚至因此杀掉跟随了十余年的亲信,但是,他不会。夏莲,他此刻再想起这个名字,竟觉得所有面貌都清晰了起来。四年前,他以为她无声无息地赎身返乡,过上了悠闲俊逸的日子,可如今才知晓,她竟是随父王入京述职,然后一去不复返……
四年前的京城,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其实是一场豪华的赌博,面对万贵妃和汪直的权势,他抵押的是身家性命,博求的是陈年真相;是无愧于心;是终有一日,不因苟且爵位而忍气吞声,不因谄媚奉上而背信弃义。
他是在赌博,赌淮王不敢赌的东西,用以换取淮王不屑的情义。他是不一样的。
他深吸了一口气,对着月亮,慢慢将手指握紧,似要将那光华抓在手里。荷塘里的莲花谢了,泛黄的莲叶垂搭下来,映着他单薄的身影,浮在池面上,孑然无言。
朱见濂没有再启程去婺源。
他没有对淮王提及秋兰临死前告诉过他什么,淮王拐着弯问起时,他也装作毫不知情,摇摇头,若无其事地叹息道:“秋兰是很想同我说什么的,但金块卡在她的喉咙,已将她的喉管撑坏了,丝毫发不出声……若是可以,我也很想知道,她临终之时,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
淮王事后寻人查过,秋兰的喉管内部,的确是鲜血淋漓,哪怕说一个字,都必定万分痛苦。可纵然如此,他仍是不敢全信,继续试探道:“既然秋兰呆在你身边许久,你想想,她平日里,可曾透露过什么?”
朱见濂作势思索,无奈地垂首:“我不知道,她从未说过她有什么心愿。若是硬要说她平日提及的心愿,便是希望我能够平安康乐。”
末了,朱见濂又发出一声沉沉的叹息,靠在椅后,懊恼自责道:“也有我的错。我就不该去婺源,为了急着见一个方家小姐,没让生病的秋兰一起去,才让碧香有了可乘之机。”他作势思索,又皱着眉头道:“或者,我看这方家小姐,就是克我的命。还没进门,就克了我最亲近的侍女,今后还不知道会怎样。我看,我与她命数驳斥,今后,还是不要见面的好。”
淮王瞪着眼睛看他:“这怎么能说是方家小姐的问题呢?为父都让道长算过了,你们生辰八字都很配。秋兰之事,只是偶然而已。碧香如今已经被送入狱中,再不会出来,你不必再有担心。不能因着一个侍女,就耽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这句话戳中了朱见濂的情绪,他面色微凝,反问道:“秋兰跟了我十几年,父王觉得就仅仅是一个侍女这么简单吗?”他长袖一抚,凛凛道:“在我看来,秋兰与我的命数休戚相关。若是我与方家小姐卦象相合,那一定是因为我最近本身运道不好,不宜娶妻。更何况,如今秋兰刚去不久,府中戾气仍在,父王您还惦记着给我的婚事,实在令人伤怀。”
淮王见朱见濂凭着这事儿,连婚事都不结了,忙寻借口道:“正因为戾气仍在,才需要娶妻冲喜……”
“父王。”朱见濂未等他说完,已抢白道:“世子妃一事,还请父王勿再多议,等过一阵运道好转了,再看情况罢。
朱见濂这话说得果决无比,甚至还打断了淮王的话,这是以前鲜少的事情。淮王看着他,觉得自己的儿子的确发生了某些变化。可是他分不清,这变化是因为贴身侍女死去的哀伤,还是知晓秘密后隐藏的愠怒。
淮王面上不显,心中却仍是狐疑,怕朱见濂情绪有诈,也没心思再提及娶世子妃一事。想了想,反正之前也未曾同方家定亲,缄默半晌,终于松口道:“那婚事便耽搁一阵,我们以后再议。”
朱见濂点点头,面色未有变化。两人僵冷着氛围,又各怀心思地敷衍了几句,才分别散去。
【注释】
关于文中提到的浮梁县,大家可能有些陌生,在这里说明一下。
明代时,景德镇是隶属于浮梁县管辖。在明代之前的元朝官窑,亦不叫御器厂,而叫做“浮梁瓷局”。
朱元璋在明洪武年间始设“御器厂”,后来在清代,更名为“御窑厂”,都设在江西景德镇。
督陶官一职,是明清时代的官职,在这之前并没有,到民国的时候,还残存了一段时间,但那也不过是满清的剩余产物而已。值得一提的是,明代时期,督陶官多由宦官担任。而清代,则多由地方官员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