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7、第六回宋均辞市局回报(上)

    第六回

    宋均辞市局回报葛生一笑而淡之

    元书府偶遇龙泉按户来火速终止

    这一天,宋均辞与元书府因为不满于学校中的按户分鸡的做法,决定要到市窑务局找目前主持全局工作的葛生一副局长汇报,请求局领导来关注这件事情,落实每一个学校职工应有的合法福利,并杜绝以后不要再发生这样类似的问题,比如雨衣也要按户来分的事情。

    然而,两个人刚要打算离校到市窑务局去,教务上突然来了一个调课通知,元书府临时有课,宋均辞只好一个人先去了。两个人同时约好,等元书府下课之后,马上也赶到市窑务局葛生一的办公室中,与宋均辞汇合。

    宋均辞到了局机关,找到了葛生一的办公室,一敲门,葛生一正巧在办公室内看材料。

    葛生一与宋均辞非常熟悉,宋均辞还在市博物馆时,葛生一就经常到市博物馆去。那个时候,宋均辞还在考古队时,考古队队长就是葛生一的大学同学,而宋均辞那时是考古队的副队长。所以,这之间的熟悉程度也就并非一般了。所以,宋均辞能够从博物馆调到陶瓷职工中专来,就有人说是通过葛生一的关系而调来的。其实,这事情呀,还真的是葛生一做了宋均辞的工作之后,是硬硬地将宋均辞从市博物馆里给挖来的。而另外一个方面,宋均辞也对于葛生一的为人了解得比较清楚,再加上这来来往往的时间长了,宋均辞也就在自然之间拿葛生一当作挚友相待了。

    葛生一见宋均辞来了,自然也是一番的客套。在天南地北的热聊了一阵后,宋均辞慢慢地便转到关于学校按户分鸡与分雨衣的事情上来。

    葛生一听完之后,不由得呵呵笑了起来:“还会有这事?”

    宋均辞说:“怎么,你还不相信呀?”

    葛生一说:“相信,这几个人能捣出这样的蛋来,我信。”

    宋均辞说“这分鸡也就罢了,那鸡不论是大小肥瘦,还可以切开来吃,可雨衣就实在有些过分了。一家中有两个人在学校上班,总不能两个人同钻到一个雨衣里,如果分的是把伞,还可能会有遮遮羞的借口。”

    葛生一微笑着说:“说实在的,这个瓷专学校中,有个别人就如同像老百姓说的那种粗粗拉拉似的人,脑子不像知识分子考虑的那样仔细,头脑一热,这屁事也就做出来了。其实,也不值得什么大惊小怪的,他们肚子里的那颗心,也并非就是想像得那么坏。”

    宋均辞说:“关键的不是分这一点半点的东西,这关系到市局及其领导们的诚信与声誉,这才是一个大的问题。你想想看,在我们被调来学校之前,你可是向我们表过态的,这内容,我在这里就不需要重复了吧。如果这是你个人的态度,那市局政工科的古曰轩科长代表市局给我们谈话说的话,那可是代表组织的。他一再强调,家属在办理完毕招工手续之后,同全体教职工享受同等的各项政策待遇。这才刚进校多长的时间,就开始变味了。这是一个诚信的问题。所以,市局领导应当从这个角度来重视这个问题。”

    葛生一不同意宋均辞的观点,说:“也不要把问题看得这么严重,毕竟这是个别人的事,我相信也不会是学校集体研究决定的。所以,枝节小事,非原则问题,不要去理它了。再说,大事不是都办得很好吗,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吗。”

    “是的,大的事情上,窑务局与学校都做得很好,我们也特别感动。但这是咱们局招聘人才的大政方针,这是必须要认真做的。”宋均辞认为自己与葛生一走得很近,所以有些坦言,不绕什么弯子。

    “你这话是没有错,可与全市其他系统比较起来,这在全市,也只有我们局出了这样的大政策。”葛生一有点骄傲甚至是自豪。

    “这只能说是我们市窑务局的领导能够把握机遇,把新建设第十八号窑场的征地与搬迁、安置政策运用得好了,如果没有这个机会,市窑务局似乎可能也没有这样的能耐。”宋均辞直言不讳地说。

    “话,也可以这样说。资源利用吗。既解决了你们的问题,也推动了学校的发展,这不更好吗。”葛生一依然得意地说:“不过,既然这是一次机遇,还是珍惜吧。以后我找个机会提醒学校他们一下,下不为例就行了。鸡毛蒜皮的事,大度一点,也小不了咱,谁让咱们是人民教师呢。人为师表,就给他们也做出个样子来。”

    再说元书府下课之后,便急急忙忙向窑务局里赶,唯恐宋均辞在这里等他着急了。然而,当他刚到局机关的门口,恰巧碰到副局长葛龙泉从外面坐车回来,而且从他刚打开车门那一刻间,从他那浑身散发着的浓烈的只有医院中才会有的那种消毒水的气味中便可以清楚的知道,他是刚从医院回来的,或者就是刚从柴老局长的病房中回来的。

    元书府与葛龙泉副局长也算是熟悉的了,在这次学校大庆中,葛龙泉还特别以业务副局长的身份,到专业课教研室与新来的他们这几位专业课教师会面,而且还以业务同行相称,并表示以后会在陶瓷专业的理论上,向他们认真的讨教和学习。这给元书府留下了一个很深的印象。

    葛龙泉刚打开车门,就见元书府往市局里走,心中油然一动,心想:“刚调来的新人,风风火火的,到局里来干吗来了?”或许有一种敏感性的驱使,葛龙泉还是不由自主地向元书府招呼了过去:“哎,这不是元老师吗?”

    元书府见是葛龙泉副局长在主动地给自己打招呼,非常有礼貌地迎了上去:“局长,您好!”

    “副局,副局。”葛龙泉主动热情地先伸过手去,并且很有力气的握住元书府的手说:“欢迎我们市窑务系统的陶瓷专家。”

    “局长,您太客气了。”元书府一时被葛龙泉捧得不知道要回敬些什么好了。

    “副局副局,还是叫副局的好。”葛龙泉热情而微笑着:“有需要我来为你们提供服务的吗?”

    “没没没,局、局,啊副局,您一定是刚刚从医院中来,真的是辛苦您了。”元书府颇有感动。

    “噢,一定是这来苏水的气味。”葛龙泉笑了:“常到这消毒的空间去消消毒,也是一种净化。如果你不去亲自去感受一下,还真的是难以体会得到的。”

    “是的,是的。”元书府自然了解现在整个市窑务局系统中对葛龙泉知恩图报的感言,心中也一时不由得随之感觉到目前葛龙泉的形象高大起来。

    “欢迎你到我办公室里做客,能接受我的邀请吗?”葛龙泉一副挺认真样子。

    元书府哪里能拒绝得了葛龙泉这样的一副架式,再加之本来就是来找市局领导汇报反映问题的,哪里还有什么不接受的道理。于是,元书府便高高兴兴地随在葛龙泉的身后,直接来到了葛龙泉的办公室。

    葛龙泉的办公室与其他局领导的办公室多有不一致的地方,其他局级领导的办公室都在二楼或三楼,选择在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而葛龙泉的办公室就在局办公大楼一层的进门处,也就是进入大楼楼门的第一个房间。应当说,这里是整个大楼最闹的地方。据说,在当初葛龙泉硬是说服了柴局长之后,才把自己的办公室安排到了这里。

←可使用左右快捷键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