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13、第十回 做文章官遥知难

    第十回

    做文章官遥知难写心得一稿被退

    元书府加班成功其他人附于其中

    再说学校办公室主任官遥,姚辩在开校会之前就向他作了专门的交待,就是将关于有关公平的心得,除了学校中每个人都必须写完外,还要将每个人所写的心得公布上墙,以专栏的形式公示于众,并且要把重点要放在专业课教研室的几个人身上,还要绝对不能让他们一次两次得以过关。换句话说,专业课教研室的哪几个人,无论你的心得在第一次写得如何好,都要重新再来两次。官遥自然知道这是姚校长专门要来杀一杀专业课教研室的这几个人的威风,特别是宋均辞、元书府这两个人,平时就那种让人看上去趾高气扬目无领导的气焰,没有理也就是了,这下好了,竟然还跑到了局机关领导那里告状去了,这真的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了,这陶瓷职工中专学校怎么能够这个样子让你们这么乱来一通哪!现在的这一次,一定要好好地当头浇一把,也让他们知道这里是陶瓷中专,而不是市博物馆,也不是市重点中学,更是要让他们知道,黄土地来的东西,到了黑土地里面,就得要再换一种活法。不然的话,他们还会继续蹬着鼻子上脸了。

    不过,官遥的这个任务,并没有马赛克那样简单易行,随便找几只脏不垃圾小鸡送了过去就万事大吉了,即使是他们有一百个不愿意一千个不接受一万个不领情,那东西扔到那里了,有谁来管你以后的事。可官遥的这项任务就不一样了,官遥自从在校会上做出了布置以后,一次又一次地向各科室摧要,不仅向各科室摧要,而且自己也要写,不仅自己写,而且还要按照姚辩校长的指示的内容来写,那就是写的要有针对性,要把目标直接对准专业课教研室的几个得了便宜还不知足的人,而且写出来还不能让人看出来有什么专门的针对性。至于含沙射影矛头相对什么的,谁爱说不说,有人说了更好,而且更有了针对性。看来姚辩和官遥两个人从文革过来,也就被熏陶了这么两样的事情,一是写心得,二是上墙到专栏里来公示。只有这个样子,就会把一个暴露得一览无余了,然后,再鸡蛋里挑骨头,看人点酒下菜。

    至于写文章来说,在官遥的笔下,还不是一个问题,但既要针对那几个人,又要不能让那几个人看得出来,同时,还要学校的教职工看得出来就是针对那几个人来的,这就有些难为官遥了。因为在官遥的眼里,专业课教研室中几个的人水平,除了明成化之外,唐三采、宋均辞和元书府的水平,的确要高于陶瓷中专学校中的所有人的实际水平,甚至是也要包括自己在内,还有姚辩校长。如果要让全校教职工看得出来而让他们几个看不懂,这完全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岂不是智者也就变成了愚者,而愚者变成了智者。即使是这事做得成功了,也一定是自欺欺人。所以,官遥在接受了姚校长的交给的任务后,几次下笔,都难以成文。他到不是怀疑自己写文章的理论水平,而是在怀疑自己有没有将智者变成愚者以及将愚者变成了智者的水平。但不管是怎样写,既然这份任务已经交待下来了,自己无论如何也要撑着头皮写下来,至于结果怎样,也只有尽力而为了。可一稿两稿过来,官遥总是对自己的这个水平的发挥感到极不满意。怎么办呢?官遥在多次的抓耳挠腮之后,突然间来了灵感:为什么不先对专业课教研室的几个人的心得来一个分析了解呢?

    于是,官遥加大了对专业课教研室的几个人心得的督促与索要。可专业课教研室的几个人除了唐三采已经住院外,其他三个人的课程安排格外紧张,根本就没有时间能够按照官遥所规定的时间来完成,而官遥却又追得紧。所以,他们几个自然也明白这是姚校长的专门安排,胳膊拧不过大腿,也只好硬着头皮不情愿地挤时间来完成这么一份不情愿的心得体会。然而,这越是有这种不情愿的情绪夹在其中,这心得也多多少少的有一些情绪化的表现,虽然宋均辞对市窑务局和陶瓷中专学校的招聘政策夸了又夸,虽然元书府把市窑务局的领导们赞扬了又赞扬,虽然明成化把那个什么《增广贤文》、《名贤集》当中的有关美丽的词句搜刮了再搜刮,但上交去了的心得,还是被官遥在莫须有的理由下给退了回来。当然,这一次的退并不是官遥的情愿,而是姚辩的指示。

    “对不起了,希望你们再修改一下,有一些词呀,领导们说了,是不是用得有点肉麻了些。当然,这不是我的意思。请各位见谅。”官遥赶在放学之前,来到了专业课教研室,将宋均辞、元书府、明成化堵在了办公室内,将他们的第一稿退给了他们。

    “什么时间交呀?”宋均辞问。

    “尽快一点吧,要集中起来要办一期专栏。”官遥在宋均辞和元书府两个人的面前,态度还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的。

    “你还是给一个时间吧。”元书府有些不满意。

    “眼下,这课程格外紧,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了。”明成化在一边也叫苦。

    “那最好是今天,加一会班怎样?”官遥说。

    “今天?加班?这修改不比写,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这次没有让领导们满意,就是缺乏修改,缺乏润饰,所以,才让领导们看上去不顺眼。”元书府有些酸溜溜地说。

    “明天一早还有课哪,这课满满的,还要备课,肯定是没时间写,拖一天吧,后天怎样?”宋均辞说:“不然,把唐主任的几节课交给其他的教师来上。”

    “那就辛苦一下,晚上加加班,晚上加加班,我就办公室里等着,我就办公室里等着。一定,一定。”官遥自知道再与他们说下去,也没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挺知趣地走了。

    看着官遥离去的身影,元书府朝着官遥的身后极不满意地丢了一句,说:“什么肉麻呀,你们不就是喜欢这肉麻的东西吗,下一次,不麻了,叫你们晕,晕得找不到北。”

    明成化叹气的说:“唉,算了吧,人在屋檐下,只得把头低。人家让怎样写,咱就怎么写吧。”

    宋均辞说:“你以为这是让怎么写就怎么写吗?你还看不出来,你就是写得他给你打上了一百二十分,也得回头再重写。这明摆着的事,人家就是要来杀威风的。”

    元书府说:“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杀你捧你,都能找出一百个借口。”

    明成化没有了主意,看着宋均辞和元书府两个问:“那该怎么办呀?这刚来才几天呀,就开始给小鞋穿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呀,总不能是无名火的吧。”

    宋均辞看了看元书府,元书府也看了看宋均辞,两个谁也没有说什么,他们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原因,但这时如果说出来,一准不知道这个一心只管钻到《增广贤文》中寻找寄托与希望的明成化又会做出些什么来。

    “让改就改吧,又不是改不动的事,比你捏碟子捏碗容易得多了。”宋均辞安慰明成化。

    “说老实话,我可没有你们的那个水平,让我做碟子做碗可以,做不好可以再来,大不了还有一堆泥。可写文章,我可真的没有那个耐性,也没有悟性,更不懂得什么逻辑和发挥,也不会看领导的脸色,更不懂得领导的心思,写出来同样也是一堆烂泥,除了让人家退稿,就是让领导批评,不可能有第三条路存在。”明成化手里拿着被退回来的心得,双手直挠头皮,真是有那么一种苦不堪言的味道。

    “没事的,从写稿到退稿,领导们并不是针对着你来的,也不是特别是为了来看你的写作水平如何的,更不是来检验你的忠心程度。你就将这份退回来的心得再重新抄上一遍,压在我和元老师稿子的后面,说不定就能够蒙混过关的。”宋均辞继续来安慰明成化。

    明成化听了似乎来了精神,但仍然还是一个不相信,他看着宋均辞说:“不可能吧,常言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一旦让官遥主任发现了,再回报给了校长,那个时候,我可吃不了兜着走了,我可没有那个胆量,这不是在欺骗领导吗。”

    元书府在一边对明成化有些讽刺地说:“你觉得领导们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又是开会,又是报告,又是写心得,又是开专栏,又是审稿,又是退稿,就是专门针对着你明成化一个人而展开的革命工作吗?你不觉得也把自己看得太大太重太是个地球了?”

    大家不由得一起笑了起来。

    明成化说:“也是,我是谁呀,况且,本来也不是我的事,也没有我的事,就是有,也就是因为我在这个专业课教研室的原因罢了。再说,我也是一个老陶瓷了,姚辩和官遥两个,大家谁不了解谁,就是叫他们怎么的,他们又能下得了手?”

    元书府说:“这下好了,唐主任住在医院里了,明老师也给我和宋老师划清了界线,立场坚定地站到了姚辩和官遥领导者的那一边了,看来,明老师以后就等着看我和宋老师是怎么样被革命**吧。说不定,到时候呀,你再来一个回马枪,反戈一击有功,就成为一个红人了。”

    “不不不,哪能哪能呀,你元老师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明成化有点招架不住了,急忙向着宋均辞说:“你说说宋老师,我真的会成为那么一种人吗?”

    宋均辞和元书府一起大笑起来,说:“元老师只不过给你开一个玩笑,你怎么就当起真来哪。不过,他们是真的不是针对你来的,这一点,你可以完全放心的。刚才说得你再来抄写一遍放到我和元老师稿子的后面,说不定,还真的有这个可能混过关去。”

    明成化没有先前的紧张,说:“一样的话,让宋老师说出来,我就觉得可信,不象元老师说的那样,听起来横竖不是个滋味。如果宋老师觉得这样真的可行,不妨,我就试一试,放在你们两个人稿子下面,说不定,官遥连看都不会再看一眼。”

    宋均辞说:“那得有一份能够吸引眼球的东西放在前面,不然的话,官遥也不会那么轻易上当的。要不,老元,你来,拿出一份能够吸引眼球的东西来,我也将自己的稿子附在你的下面,也来一个蒙混过关。”

    元书府仔细地想了一会,说:“行呀,来灵感了。改就改,改出一个窑变的宝贝来,叫他们多懂些道理。”

    “看来你还真的是胸有成竹了。”宋均辞看着元书府的表情,说:“你要往那个方面写?”

    “还能往那个方面写,他们不是要公道吗,就给他们讲一讲公道,让他们也认识一下什么是公道,给他们开开眼界,长长见识,多懂些道理。”元书府挺高兴也挺自以为是地说。

    “那好,你写,我和明老师换张纸再抄一份。咱们一块交上去。”宋均辞说。

    “好,就这样,你们两个人等着我,最多也就是一节课的时间,然后,咱们来一个人多瞎胡乱,交到官遥那里去。闯他一闯,好孬就这一回。”元书府说。

    说话间,大家各自行动,各自伏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做各自的事情。很快,一节课的时间过去了。

    元书府起身说:“好了。你们抄完了没有?”

    明成化佩服得直点头,说:“元老师真是神了,脑子比电脑还要快,我在这里抄,还没有元老师写得快哪。”

    宋均辞也笑着说:“要不,怎么能让元老师来担当此任哪。不过,元老师说的脑子怎么比电脑快,你见过电脑?”

    “见过,窑务局机关的打字室里就有一台,二八六的,可厉害了,一分钟能打七八十个字哪,说是最多能打到一百二每分钟。”明成化挺神奇地说。

    “这就是你的所谓的电脑概念呀,你这是拿我来和敲键盘的几个指头来比较,哪里有什么电脑概念呀,你这是那里在夸我呀,这纯粹是在贬我。”元书府向着明成化说。

    “怎么啦,那不是电脑吗,还需要什么电脑概念?”明成化不理解。

    “怪不得你写文章不知道往那里下笔,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元书府又对着明成化说。

    “什么原因?”明成化问。

    “多少年了,上班一把泥,下班泥一把,不读书,不看报,不了解科学进步,不关注社会发展,你想一想,能会写什么文章呀?”元书府说。

    “哼。”明成化点了点头,说:“元老师你说这话,虽然不好听,但听起来也受听,没讽没刺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就这次能从窑场调到学校里来,还和你们一样得到了一个大馅饼,就连我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过,而且就根本没有想过。我这是不是也沾了你们的光呀?说实话,我真的挺感谢你们的。”

    宋均辞说:“要说这个感谢,你还是要感谢这改革开放,是你沾了改革开放的光。还有,这其中也有你个人的努力。在这个窑务局系统中,你称不起一个将军,但也可以说是一个优秀者了。至于那个电脑概念,我觉得也只能等到家家户户都普及了之后,你才会真正认识理解到这个电脑概念。”

    “什么?普及?还家家户户?宋老师又拿我开涮了,那,至少也得是几百年以后的事情了。”明成化说。

    宋均辞和元书府又一起笑了起来。

    三个人说着说着,也就将稿子整理好了,元书府的稿子放在上面,宋均辞与明成化的附在下面,三个人一起来到了一楼学校办公室内。

    还好,官遥真的就在办公室里等着哪,见宋均辞三个人一起来了,忙站起来迎上去,笑嘻嘻地说:“说你们行,你们就行,我看看,我看看。”说着,伸过双手从宋均辞的手中接过来,认真地读了起来。

    咳,这可别说,这个官遥从看上去的第一眼就没有离开过元书府的这稿子,两眼直直盯在稿子上,几乎就忘乎了在自己的面前还有三个人站着。

    明成化在一边说:“主任,怎么样,应该是过了吧。”

    “啊。”官遥抬了抬头,见面前还有三个人站着,忙着摆了摆手,说:“过,过,过了,你们都回吧。”

    这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言多语失不在酒,过与不过看官遥。

←可使用左右快捷键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