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一百六十三 风暴降临

    焦礼乐岂有那么容易善罢甘休,他从河里爬上岸,然后拖着两条断掉的残腿,慢慢爬向皇宫。他一边爬一边骂,‘昏君庸官’之声,不绝于耳,引来城中无数百姓围观。

    户部通同各地官吏作弊,盗卖官粮一案,株连甚广,本就令城中百姓人心惶惶,积怨颇深。

    焦礼乐的话,引得百姓们议论纷纷,舆论有向着‘皇帝才疏德薄,昏庸残暴’方向发展的苗头。

    有几个经略院的学生,路过看到此番情景,他们内心本就对龙卫镇抚司的所作所为颇为不满,听了焦礼乐的一番陈词,亦有奸臣弄权误国之感。

    那几人,皆有一腔报效国家的热血,遂找来一台木头车,合力把焦礼乐送到皇城门前,与焦礼乐一起上表,痛陈此案处理手法的种种不是。

    这消息很快又传到李正元耳里,他听过汇报之后,勃然大怒,骂道:那个焦礼乐,真是不知好歹,朕念他初衷不坏,饶他死罪,他居然又来找死了!

    这一次,李正元是真的要杀焦礼乐了,这时,在旁边侍候的黄振突然道:奴才有一事,不知该不该禀告陛下,是关于岳大人的。

    李正元听了黄振这话,心里第一个反应便是:又是岳赋!

    他见黄振神色凝重,便遂按捺住性子,道:阿黄,你说吧。

    很久之前,陛下因为文大人刺伤雍阳郡主一事,怕岳大人闹出什么乱子,命奴才派人监视他,这事情,陛下可还记得?黄振躬着身,谦卑地说道。

    朕记得,确实是有这么一回事。李正元眉间锁得越来越紧,他有一种预感,凡是与岳赋有关的事情,都不会是什么好事,而且会闹得不可收拾。

    那些棣属内务府的密探,奴才并没有撤下,他们还一直每天十二个时辰,轮流监视着岳大人。黄振又道。

    李正元听了这话,想了一下,然后长叹一声,道:阿黄,让他们撤了吧,那小子太过狡猾,几个内务府的小太监,根本就看不住他,如今的乱子,还不是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闹出来的?

    李正元这是在彻底否定了黄振的工作成果,令黄振大感惶恐,匍匐地上,求饶道:奴才无能,请陛下责罚。

    这不怪你无能,而是那臭小子实在太狡猾奸诈,起来吧,把你要讲的话说完。李正元摆摆手,示意黄振平身。

    黄振起来,又道:根据奴才手下的密探汇报,岳大人从幽闭室里头出来之后,第一时间,便是去了见那位焦先生。

    岂有此理,朕还道焦礼乐那家伙为何变得如此难缠,原来又是那臭小子。李正元骂过之后,回想起焦礼乐骂他与及百官的话,心头愈发地沉重。

    岳赋胡闹确实胡闹,还桀骜不驯不畏皇权,李正元是发自内心地讨厌他,不过,那也只是讨厌岳赋的性格,作为大明的光武太祖,李正元容人的器量还是有的。

    就岳赋目前的所作所为看来,一直都是为大明办实事,且不惜性命。对于岳赋的忠诚,李正元从来没有怀疑过,就算是游安华这案子,源自岳赋的报复,但杀些贪官,对大明而言,亦不失为一件好事。

    既然焦礼乐的所作所为,是岳赋在背后操弄,莫非

    想到这里,李正元心惊起来,讶然道:难道这真的会动摇国本,伤及大明根基?

    这时,御书房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即是一声大喊:陛下,冈州会城承宣布政使司急报。

    一般的地方行政报告,都需先经过中书省筛选,再交由李正元过目,能够直接呈到李正元面前的,该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快,快呈给朕。李正元一边说,一边快步走向御书房的门外,那印绶监太监赶紧进来,想着叩头跪拜,李正元却已经一手夺过此人手中的急报。

    此时,李正元满脑子里想着的,是‘民变’二字,而当他打开急报,第一眼便从那上千字的急报之中,找到了这两个字。

    李正元再重读急报,神色越来越凝重,读完之后,双手不停地颤抖,却一直没有反应。黄振见此,小心翼翼地试探道:陛下,急报所言是什么事?

    冈州真的闹民变了会城布政使弹劾龙卫镇抚司同知渎职滥权,搜刮民财,私设冤狱,激起民怨导致民变,那里,已有四县城情况失控。

    李正元说罢,把那急报揉成一团,扔在地上,生了一会儿闷气,又问道:岳赋呢,岳赋那小子最近还有什么动作?

    陛下,据奴才属下所报,岳大人近日,是一家一家地造访各位御史。黄振把他所知的情况,小心地说了出来。

    嘿呀!李正元重重地锤了一下御书房的门边,恼怒地自言自语道:那臭小子,显然预料到了事情后续的发展,

    他气急败坏,怒喝了一声:阿黄!

    奴才在!黄振赶紧上前听命。

    你去传旨,宣岳赋进宫,朕今日,要亲自问他知情不报的罪。

    知情不报,等同欺君。黄振知岳赋大祸临头,有心帮他,却无从入手。李正元盛怒之下,就是黄振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黄振离开之后,李正元回到书案继续处理政务奏折,只是不过片刻,又听见黄振的声音喊道:奴才叩见陛下。

    李正元微微皱眉,问道:阿黄,朕不是让你去找岳赋吗?为何这么快就回来了?

    皇宫离岳赋所住的及第屋,距离可是很远的,就算是马车,来回也要一个时辰。

    回陛下奴才在皇城外,碰见了岳大人。黄振有些怯弱地说道。

    那他人呢?怎么不带来见朕。李正元又问。

    岳大人他不愿意见陛下,只是让奴才给陛下带一句话。黄振说完这话,料想到李正元会震怒无比,立刻匍匐在地,把额头贴在地上。

    只是,李正元出乎意料之外的平静,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他为何不愿见朕,又给朕说了一句怎么样的话?

    黄振的目光往上稍微瞟了一眼,见李正元真的没有震怒,才稍稍抬头,道:岳大人他在皇城外跪地死谏,另外一同死谏的,还有十八位监察御史,一百多位经略院的师生。他们都是为了劝谏陛下收回‘追缴赃粮’的成命。另外,岳赋让奴才带话,那原话是

    黄振学着岳赋的语气表情,说道:陛下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脾气又那么暴躁,就算是皇后娘娘也劝不住,微臣若是在那时便谏言,那也是白白送死。实非臣知情不报,隐瞒欺君,乃是臣大局为重,忍辱负重。

    演绎了一番岳赋说话的神态表情,黄振恢复原来的恭顺模样,又道:岳大人确实是天纵之才,料事如神,他刚见奴才从皇城内出来,就朝奴才大喊,他是早就预料到陛下会找他问话。

    说完,黄振立刻低头。

    李正元攻破大永旧都之时,黄振就在其身旁侍候,到如今,已有二十二个年头。只是,黄振在李正元身边这么久,还是看不懂,李正元是个怎么样的人,是个怎么样的皇帝。

    人性是复杂的,很难一语概之,就算是同一个人,随着境遇变迁,心境变化,表现出来的性格,应对事件的处理方式,都会有所变化。

    死谏?若是真的会死,那臭小子是绝对不会这么愚蠢李正元一阵苦笑。

    若是换了在十年前,岳赋有这般作为,李正元根本不需要考虑,早已经下令将其处死。但现在,他居然迟疑了,纠结要不要杀岳赋。

    随着李正元渐渐老去,昔日一起打天下的功勋旧臣,死的死,杀的杀,离去的离去

    特别是左丞相刘诚义老将军邓富春先后死去,李正元鹜然发现,那些老兄弟们,已经被他杀得七七八八了,到了现在,居然连个跟他说真话,真心实意劝谏他的人都没有。

    游安华一案爆发之后,六部近三分之一的官员落马入狱,三司五寺,亦有六分之一的人受牵连。

    近日早朝,李正元看到的是一个稀稀落落的朝堂,人数还一直在减少,余下的人,唯唯诺诺,若他不说话发问,整个朝堂鸦雀无声,就是连一只苍蝇飞过都听得见。

    这不禁让李正元回想起大明初立时的朝堂,那时候,很多官员都是随他起义的泥腿子,根本就不识规矩,闹闹哄哄如同菜市场一样。为此,他还很是恶趣味地,在百官的乌纱帽上加了两根‘翅膀’,防止官员上朝的时候交头接耳。(史实为宋代所创)

    如今看来,帽子上的翅膀可以废止了,因为,那些官员根本就不说话,或者说,是不敢说话。若是问,李正元见到此情此景,他慌不慌他当然就慌了。

    他之所以是皇帝,是因为治下有百姓,麾下有官员。当官员成了唯唯诺诺的木偶,当百姓民怨沸腾,民变四起,他就不再是皇帝,而是史书上的一点污迹。

    这个道理,李正元比任何人都懂,因为,大永被他推翻,就是如此。

    李正元是好皇帝吗?自然算不上是,就是他自己也常说‘朕才疏德薄,是泥腿子皇帝’。

    但是,李正元想要当一个好皇帝的心,比历史上任何皇帝都要强,正因为如此,他登基十九年来,每日早朝,风雨无阻,夜夜批示奏折到深夜,起居生活能简则简,更从未曾沉迷享乐美色,教坊司衙门一直比清水还要清。

    朝廷出了如此多贪官污吏,大明江山出了这么大的乱子,他也有自省其身,此刻,他明白到一个道理。

    尽管岳赋可憎可恶,但是杀不得,若是把岳赋杀了,就再也没有一个臣子,在他这个皇帝出错的时候,敢于与他作对了。

    念及此,李正元叹息一声,道:岳赋焦礼乐以及一众御史,他们要骂朕,就让他们骂个够吧,阿黄,你另外通知惟才(古玥),让他写一道圣旨,命各布政使司各州府停止追缴赃粮,安抚百姓。

    顿了顿,李正元又道:你让惟才把圣旨写直白一点,要让百姓听得明白。

    奴才遵旨!

←可使用左右快捷键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