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一百六十六 有事启奏

    赵红伊走了,带着洛襄的灵柩,回纪州上玄城。她没有与岳赋辞别,走得悄无声息,只留下一封信,信里只有八个字。

    ‘你太聪明,我配不起’

    随着洛襄自裁,以及‘追粮令’的废止,事件慢慢得到平息。因停止追赃,各地的小富老百姓免受波及,影响范围有效地控制在官僚体系之内。

    李正元平生最恨贪官,官仓里被盗卖的粮食,他可以不追,但是那些贪官污吏的罪责,他定必追究到底。

    都察院众御史联名上奏,劝谏李正元免除了一部分关系不深,责任不大的小官小吏的罪责,李正元最后亦应允了。

    但是,此案所牵连的犯官及家眷,依然多到史无前例的程度,犯人连续不断地从全国各地押送到天定京,塞满了皇宫天牢大理寺监狱龙卫镇抚司诏狱。

    京师三大监狱人满为患,还是没有全部安置妥当,李正元紧急拨了一块官地,建造了简陋的临时监狱,才终于将所有犯人全部收容完毕。

    其后,刑部及大理寺整理案卷,厘定刑责,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日,已经是光武十九年五月十五,所有案卷终于整理完毕,用马车拉了五大车,送入皇城。

    翌日,皇帝召集群臣百官,大家都知道,终于到了宣判的日子。

    一切当尘埃落定,历史亦终将记住这一天!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上早朝的官员,显得特别多。

    一方面是此案牵连太广,扰攘多时,所有官员,不论官职大小,都想要听听最后的结果。

    另一方面,是原来许多的人因此案入狱,六部被问罪的官员有三分之一,特别是户部,被清洗得干干净净,就是连门房,也被丢入牢里。

    朝堂上少了太多人,今日的早朝又有些特殊,古玥想为皇帝撑撑门面,便把许多根本不用上朝的官员都招来,比如那国士监的三位祭酒,钦天监诸官员,上林苑监众臣,不一而足。

    那教坊司监事,为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自然在朝班之列,而那龙卫镇抚司百户,为此案的督办钦差,也一并上朝,等待皇帝问话。

    先是钦差文若海,后是大理寺卿包图,分别向李正元作了两个长长的报告,报告案件的详细细节,审理结果,再由刑部右侍郎彭焕南宣读判刑名单。

    至于,为何是刑部侍郎而不是尚书,那是因为,刑部尚书王瑁早因此案落马入狱,如今正在天牢里等死,而尚书一职,一直悬空至今。

    彭焕南读的那一份名单,厚厚的一大叠,读了足足一个时辰。

    其中,有176个名字后边跟着‘剥皮实草夷三族’,834个名字后跟着‘斩首,灭满门’,3110个名字后跟着‘斩首,抄家,全家发配’。

    受处罚的官员,一共有4120人,至于背后株连了多少人,只怕刑部与大理寺都懒得统计了。而作为罪魁的户部尚书游安华,自然是剥皮实草,夷三族,只不过,游安华早就被碎尸万段了。

    李正元听着那份长长的名单,神情一片萎靡,他到现在也想不明白,古往今来众多帝皇之中,他最为倡导廉洁奉公,最注重整肃政风,甚至达到矫枉过正的地步。

    对于贪腐的惩罚,更是历朝历代最为严厉,贪一文钱,就需斩三指,五两银以上,足以斩首,被他剥皮实草,挂在衙门门口示众的贪官污吏,他自己都不记得有多少个了。

    为何,这贪官是越肃越贪

    等到彭焕南读完判决书,李正元摆了摆手,道:彭卿家,你平身退下吧。随后,又对朝堂上的百官道:如此一来,朕也能给天下臣民一个交代了,这件事,就在这里有个了结吧。众卿家若无其他意见,今日就此散朝。

    对于此事,李正元是痛心疾首,不过,最让他觉得痛心的是,他这个皇帝明明那么认真努力,那么朴素简约,底下的臣子,却是这么一副贪得无厌的德性。

    至于那数万受株连而死的犯官家眷,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

    群臣百官,没有人敢多言,纷纷跪拜,皆言‘陛下圣明’。只有一个人直愣愣地站着,出班启奏道:关于此事,微臣尚有一事启奏。

    李正元一看,那出班奏事之人竟然是岳赋,他的眉头又不禁皱了起来。

    他有一种预感,岳赋又要闹出什么大乱子来。

    朕,准奏!李正元咬了咬牙,从牙缝里挤出这么几个字。

    岳赋上前,恭谨启奏道:陛下,微臣要说的,是关于犯官家眷中,有一人实非犯官亲生,而是通奸所出,刑部判罪,为夷三族,所谓三族,分别为父族母族,子族,此人既然非犯官亲生,没有直接血缘关系,不属三族之列,该不受株连。

    李正元一拂衣袖,道:是亲生也好,是野种也罢,既然那人是犯官的子女,杀了便杀了,岳赋,别以为朕不知道你打什么主意,你是要给游安华的女儿开脱,是吧?

    臣绝无私心,只为明正大明律例,以示公正,请陛下明鉴。岳赋先跪拜叩首,后仰头看着李正元,目光炯炯,无半点心虚怯弱之色。

    李正元知道,此子讲大话不眨眼,自然不会被那副装出来的真诚模样骗过,道:游安华身为户部尚书,有督核契查全国各直省衙门之责,他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刑部侍郎彭焕南彭卿家何在?

    彭焕南本以为读完判决书,已经没有他的事情了,早已经退到朝班后边,这下被李正元叫名,急急忙忙从众臣中挤了出来,叩拜道:微臣在!

    游安华罪加一等,罪诛四族,加夷一族,妻族!李正元如是道。

    彭焕南战战兢兢道:微臣领旨!

    皇帝金口玉律,出口成宪,如此一来,不管游思柔是不是游安华亲生,那也该算在‘妻族’之内。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李正元今日,是要赐岳赋‘雷霆’之恩!他自然知道岳赋是个人才,正因为是人才,他才必须给岳赋一个教训,教育他什么叫‘天威’,教训他莫要在皇帝面前耍些奸猾手段。

    岳赋求黄振特殊对待游思柔,又采取了些措施,防止游思柔自杀,这些事情,李正元当然全部知道。

    他还道岳赋会玩‘偷龙转凤’的把戏,暗中派人监视游思柔的真身,却没料到,岳赋会用这种方法,或者说,借口,来救游思柔。

    李正元今日,是非杀游思柔不可!

    陛下,游思柔杀不得!岳赋立刻道。

    朕说该杀就能杀,什么时候轮到你下定论!李正元朝黄振看了一眼,又道:把岳赋推出去,重打五十大板。

    若是今日被赶出朝堂,游思柔是死定了,可是,以岳赋他的本事,根本就没有办法抗拒,他只得赶紧把最为关键的一句话说出来。

    游思柔是圣人子孙,不能杀!

    无论是司马一族,还是诸葛一族,皆已经湮灭于历史长河中,虽然还有这两个姓的人存在,却称不上是圣人子孙。如今所谓的圣人子孙,只有周文命传承下来的周氏一族。

    自周文命横空出世,缔造中原皇朝数百年强盛繁华,其后历朝历代,对于至圣先师一脉,都有所优待,以示朝廷重视教化。就算是魔蛮建立的大永一朝,皆是如此。

    而周氏一族,亦懂得多方投注,所以,千年来,无论皇朝如何兴衰更替,周氏一族,总是生生不息,延续至今。

    所谓的优待,除了尊崇圣人的地位,给予特殊的经济扶持政策,另外一点就是,圣人子孙犯法,只要不是不赦之罪,皆可降一等执行。

    株连之刑,若是降一等,便有很多种判法,可以是贬为奴籍,可以是发配边疆,也可以是监禁终生,但总之,已经与‘死’无关。

    听见‘圣人子孙’四个字,黄振也有点无所适从,转头看着李正元,征询李正元的意思。

    周延耀这位国士监祭酒,站在朝班最末的位置,他今日不过是来充撑场面的,根本没料到,这事情竟然会牵连到他身上。

    按照岳赋的意思,那就是说,游思柔是周家的人与游安华其妻子通奸所生,周家最重家风名誉,周延耀岂能容这污水泼到他家里来,自然是愤怒无比,立刻叱骂岳赋道:竖子,你胡说八道,含血喷人!

    李正元本来并不想跟岳赋废话,打算把岳赋抓去打廷杖,然后快刀斩乱麻,把游思柔杀了再说。

    但是,他见周延耀如此激动,倒是来了兴致,想要听听岳赋到底有什么凭证,证明游思柔是圣人子孙。

    于是,李正元摆摆手,让黄振先不要动岳赋,然后问道:岳赋,诬蔑圣人子孙,败坏圣人名誉,可是重罪,你有何证据?

    微臣之言,或许不足信,但是风云台上三神器之一的万象镜,陛下总该相信了吧?岳赋回话道。

    此话怎讲?李正元追问。

    三才宝玉,该是至圣先师周文命传承下来的宝物,只是在悠长的历史进程中,流落民间,最终到了洛襄大人手上!陛下您也知道,微臣得以修行圣道,全赖三才宝玉附体。

    那日在风云台测试资质,微臣血墨在万象镜中的画像,乃是人像,长相与游思柔一模一样!微臣的圣道资质,完全来自于至圣先师的三才宝玉,游思柔若非圣人子孙,又怎么会与那画中人完全一样。

    岳赋侃侃而谈,显然是早就准备好一番说辞,此刻,周延耀脸色铁青。

←可使用左右快捷键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