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二百五十三章 自取灭亡

    铁匠带来了一应需要的打铁工具,就连风箱,也是自己运过来的。但膛炉不能移动,只能就地建造,问题就出在这膛炉之上。

    只是打造一些门轴和装饰的铜器之类的小件,根本用不着两位老匠人出手,就是他们的随便一个学徒,皆可胜任。只是皇帝下的命令,为了表示重视,他们二人才亲自来到青谷镇。

    若只是打造些小器件,草建的土膛炉足可应付,但岳赋对线圈的要求极高,这就应付不过来了。

    其中一位老匠人,名叫容卫芳,是御用监之中,打铁这一门手艺的主事人,职位为监工,没有品阶,却也是个官。

    容卫芳很是为难地对岳赋解释道:“大人,你要打的铜线,要求太过仔细,不能用捶打的办法,只能靠拉丝,但是,这土膛炉火候不够,出来的铜胚一下子就凉了,实在拉不出来你要的铜丝。”

    岳赋心想,火候不够,不就是温度不够么?若是加点儿煤油,会不会就好了呢?

    于是乎,岳赋便又挖出一缸煤油,舀了一些拿到那临时建起来的铁匠铺里头。

    文若海这两天就像连体婴儿一般,一直跟着岳赋,除了岳赋拉屎和睡觉,几乎是形影不离。他一直强调,李正元命令他,要把岳赋的所作所为事无巨细记录汇报,岳赋使用煤油,他自然就要跟过去看看。

    煤油的来源和用途,文若海已经听岳赋说过,当然了,他根本就不信那‘祝小苑开过光的火神之精’的鬼话。

    文若海见识广博,知道这就是古书中记载的‘猛火油’,心里也好奇,这‘猛火油’,到底是怎么个猛法。

    容卫芳一开始见岳赋只在炉头的炭上边加了一点儿煤油,还是对此有所怀疑,问岳赋加那么一点儿够不够,要不要再多加一些。

    岳赋先卖了个关子,笑着对其道:“容大师,你点火试一试,不就知道了?”

    容卫芳拿火折子点着一把干草,然后又拿干草去点火,此时,岳赋又让他别靠太近,小心一些。

    “小人打了一辈子的铁,还怕那点儿小火苗吗?大人放心好了。”

    容卫芳信心满满地点火,火头瞬间窜了起来,吓了他一大跳,等他回过神来,便发现自己的头发胡须,甚至眼睫毛都烧焦了。若不是岳赋要他小心一些,只怕他的眼睛都要被烧瞎。

    这老家伙确实是胆大,这样都还不知道后怕,居然大呼小叫,道:“爽,实在是爽,老子这一辈子,都没见过如此猛烈的炉火!”

    他转过头,又问岳赋道:“大人,这是什么东西,出产自何处?”

    “这是传自涯州拜火神教的火神之精,如今是我烁阳县的特产,若是大师喜欢,我可以便宜卖给你。”岳赋笑着道。

    “大人愿意卖,那就实在太好了!”

    两位老铁匠都高兴得手舞足蹈,对于他们而言,得到煤油,就像是剑客得到了绝世宝剑一般。容卫芳甚至大笑道:“天知道把这东西拿回京城,能炼出来什么鬼东西!”

    看着二人激动的情形,岳赋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他终于想到,陈一娇拿到那一批煤油,是到底作什么用了!

    陈一娇是要用来炼铁打造兵器!

    这个念头在岳赋脑海里冒了出来,连他自己都被吓了一大跳!大明对金属冶炼打造的管理还算宽松,并不禁制民间制造些菜刀农具一类的东西,但私铸兵器仍是死罪。

    普通刀具与兵器,难有明确的界定,像一些民间的武技命师,亦时常会请铁匠打造一些趁手的武器。大明官府一般对这些事情只眼看只眼闭,有罪无罪的论断,主要是在数量上。

    以陈一娇收购的煤油数量来看,她要打造的兵器数量,不是少数而是大批量,这必定已经超过了朝廷的容忍范围之外。

    陈一娇造这么多兵器,显然就不是拿来卖了,她是要来干什么呢?

    难道……她是要造反不成?

    可岳赋转念一想,小公爷许源,与陈一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杨贵辉,也亲口对他作出保证,他们的所作所为,并非是要对大明不利。

    岳赋觉得,杨贵辉不像是在说谎,问题是,人心隔肚皮啊!

    徐达会反朱元璋吗?岳赋不知道,但在原世界里,他所看过听过的,无论是正史野史,抑或是影视,都没有类似的信息。

    但是,徐达是徐达,许广是许广,徐达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不代表许广就不会反了李正元。

    岳赋思量许久,还是否定了这种想法,摇头自语道:“那狐狸精虽然狡猾,却不该是这样的人,也不可能有这种能耐和野心。”

    岳赋想得实在太过入神,此事给他的震撼,也太过巨大,以至令他一边想,一边不自觉地喃喃自语。

    文若海见此,上前摇了摇岳赋的臂膀,询问道:“岳大人,你这是……”

    岳赋转头看看文若海,又一个激灵,想起了另外一个关键。那关键便是,龙卫镇抚司安插到安东军的白衣龙卫马昭顺!

    马昭顺曾经对岳赋透漏过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安东军当中有内奸,而且私通鲛人海盗……而鲛人海盗背后,便是鲛人的实权派贵族!

    岳赋的大脑快速运转,安东军私通鲛人、陈一娇十分了解鲛人的情报、陈一娇借韩酸设局利用岳赋对付翟攘、陈一娇私铸兵器,等等一切的一切,都逐渐关联起来!

    “怪不得她会说即将有大洪水!”岳赋想起了义满足多能够召来海水,陈一娇所预言的大洪水,很可能就是鲛人召来的大海啸!

    当然了,以义满足多的能耐,那还远远称不上大洪水。但是,鲛人国度的贵族,全是量鲲留在岛上的子孙后代,义满足多只能召来小波浪,不代表其他贵族就不能召唤出大海啸!

    文若海见岳赋神神道道说些莫名其妙的话,还道这小子的脑子抽风了。他刚想要问问岳赋到底怎么了,岳赋却突然转过头来,一手抓住文若海的手臂,两眼死死地盯着文若海。

    随即,岳赋十分凝重地问道:“文公公,北伐军力的部署,你知道多少?”

    文若海当然就知道很多了!他是秉笔太监,名义上的职责是给皇帝磨墨递笔,实际上却是私人秘书,李正元与群臣议事之时,要么是黄振在旁侍候,要么就是文若海。

    李正元与兵部、五军都督府商议北伐事宜的时候,大多都是文若海跟随在旁。

    文若海的记性特好,不仅清楚北伐的整盘计划,只怕其中的许多细节,兵部尚书、五军都督都未必比他知道得清楚。

    “内臣宦官不得议政,且此乃国家军机大事,大人这么问,就实在太莽撞了。”文若海拒绝回答。

    “不得议政,是不能妄加议论和干预,又不是说一说都不行。”岳赋内心着急,想了想,又道:“这样吧,文公公就实话告诉下官,这北伐,安东军去了多少人马?”

    文若海想了想,觉得这个问题不涉及什么重要的机密,告诉岳赋亦无妨。况且,他见岳赋如此着急,还是求助于自己这个死对头,担心真的是有什么重大事情,便道:“北伐由陛下主导,靖国公与四位殿下共同主持,天下四军精锐尽出,安东军,自然是去了不少人,而且都是精锐。”

    文若海骨子里是个极其自私自利的人,但他读了那么多圣贤书,思想始终受到一定的影响。在不涉及自身核心利益的前提下,他还是能够恪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把皇帝的利益至于首位。

    “啧啧啧!”岳赋连续咂了三下嘴,又急又恼,气急败坏地骂道:“进攻魔蛮圣京,是要在陆地上打仗,安东军不是水师吗?他们去凑个屁热闹啊!”

    “诶,岳大人此言差矣。”文若海纠正岳赋的错误,道:“水师海战,首重制空,且大多时候,以远程射击为主,很少会有短兵相接的接舷战。

    故此,安东军虽是水师,其强弩手与神箭手,却是天下闻名,战力为四军之首。”

    说完这一番话,文若海见岳赋的脸色十分难看,他也变得凝重了起来,问道:“岳大人,你问了这么多莫名其妙的问题,到底是出于何故?”

    岳赋极不愿意与文若海合作,就像当时在旗山镇的时候一样。但是,假若他不与文若海合作的话,与他手中的人力物力,就只能如陈一娇说的那样,造一条船逃跑了。

    所以,万不得已之下,岳赋十分艰难地,把他所推测出来的结果,告诉了文若海。

    “鲛人要趁着安东军精锐参与北伐,大明海疆防守空虚之时,入侵我大明!”

    “嘶……你是说,东洋深处的那些鲛人?”文若海紧皱着眉头,细想了一番,又道:“荒谬,这怎么可能!虽然那些鲛人大多粗鄙横蛮,却不是所有鲛人都是莽夫,他们当中,亦不乏非泛泛之辈的杰出之人。

    陛下登基以来,励精图治,我国如今正值盛世,兵强马壮。那些鲛人的统治阶层,难道就不知道,以我大明的国力,就算他们初期能够占得了一些便宜,待我王师回援,他们便只能溃败吗?这是自取灭亡之道,是要亡国灭族的!”

←可使用左右快捷键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