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太保的汹汹前来,似乎并没有让柏林大学有任何变化。师生们依旧忙于授业解惑、思考学习,如古井般平静不波。
位于理学院西南侧的一间物理实验室内,身着白色实验服的陆俊在众人的钦佩目光中,率先而出色地完成了“康普顿散射实验”报告。他分别向指导教授、助理鞠躬致礼后,携了教科书与笔记急急离去,直往田培林等人商定的约见地——人文学院主楼。【137】
“虽说那女子口口声声自称‘林静如’,可为何……”尾随行迹匆匆的人群,陆俊朝目的地疾步而行,且反复回忆昨天在法学院的那间教室中发生的情景,垂眸深思。
面对自己昨日的层层盘问,许平君以个人名誉担保,自称绝不与汉奸同流合污,坚信“林静如”的品行与操守,乃至不惜为其与同胞们疏同陌路。但林静如确实是林正道的亲生女儿,刘砚心的沉痛陈述更让林正道卖国求荣、认贼作父的行径凿凿可据。相较之下,许平君空有个人名誉与鲜明立场,却无任何实据确定“林静如”清白无辜,显得苍白无力。
更何况,纵是许平君极力表明深怀报国之志,不忘民族大义,也无法证明什么——她虽声称根本不畏国府的任何质询,以及连累身居要职的父亲等严重后果,但仍不慎暴露了“触怒汉奸而担忧家人性命”的真实想法。加之在昨日返校途中,她始终喜怒不定且几次欲言又止,如何不让自己心存犹疑?
所以,目前能证明“林静如”确实不是汉奸的人,唯有“林静如”自己。
不过,既然许平君与“林静如”熟识,想必彼此早已考虑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并获得各自亲人的赞同。但双方如此立场迥异,何以能结为尔汝之交,究竟这两家有怎样不可告人的隐秘?面对刘砚心的诘责与同胞们的忿怒,许平君为何既不愿透露情由,亦几乎从不提及对方的中文名而改称德语名,这仅仅是为了回避对方的尴尬身份么?
陆俊深蹙剑眉,苦苦思索这些疑惑。当他想起某个毕业于燕京大学文学院的东北女人时,不由惊喜自己似乎正逐渐走近真相,而这也是在昨日试图制止刘砚心的缘由。因为“林静如”的容貌着实酷似那女人,其气度也与之相仿佛。鉴于那女人自六年前赴往其家乡哈尔滨市后,从此下落不明,那么在柏林大学实习的“林静如”,会不会就是那女人呢?
绝无可能!陆俊当即摇摇头,暗道“林静如”若真是那女人,林道正的存在及其汉奸行径便无法成立了。况且如今国内遍地狼烟,尤其东三省即“伪满洲国”已沦陷多年。即便那女人能在日寇的铁蹄下幸免于难,亦已年近而立,身为人母;而根据“林静如”的相貌及其病历可知,她现年二十三岁,显然二者年龄极不吻合。
于是,其他事暂且搁置不议,单论这二人竟能容貌如此酷似而毫无关联,就够令人匪夷所思了!